农业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日期: 2016-11-03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农业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以下简称种质圃)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建设,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量最多、保存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的圃地,地处海南岛西部城市儋州市境内,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和海南西部热作优势区域主产区,总面积375亩,其中核心种质圃75亩,基本保存圃300亩,分别于2002年和2013年建成。截止2015年底,已入圃保存276份共5026株,其中核心种质圃已入圃保存73份共710株,其中种植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刚果金等国的薄壳型油棕新品种12个,并从中初选出优异种质70份,其中绿果型油棕10份,无壳型油棕8份,高产、早熟薄壳型油棕38份;基本保存圃已入圃保存203份共4316株,保存的种质材料具有高产、抗寒、抗旱、矮生、长果柄、高碘值等优良特性,包括育种无壳型父本材料2份168株。


    在农业部主管部门和院所的支持下,初步完善了种质圃的安全设施、田间设施和辅助设施等条件,如周边防护、道路和排灌系统、试验辅助用房、繁育大棚、气象站等;规划建设了种质圃六个功能分区,包括种质资源保存与鉴定评价区、苗木培育与种苗优选区、种质离体保存与无性快繁区、遗传改良试验区、大田初级系比区、抗寒/抗旱前哨点;加强了种质圃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建设,建立了资源信息档案、基地安全生产保卫、离体保存与无性快繁、共享利用等管理制度,制定了《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油棕)》、《热带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油棕)》、《热带经济作物种质资源质量控制规范(油棕)》,为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维护、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共享交流等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种质圃以种质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和共享交流为主要工作内容,是我国油棕产业发展与升级的重要科技基础依托,承担国家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1998年以来,在各类科研项目支持下,至今累计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刚果金、泰国等5个目标国引进49个油棕新品种,从刚果布、哥斯达黎加、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布隆迪等6个国家收集油棕种质资源43份,从海南、云南、广东、福建和广西五省区57个市县区收集油棕种质资源259份,大树迁地保护共9株,新种质创制一批。 经过十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中青年研究团队,能够承担国家、部门和地方油棕种质资源收集与创制、油棕育种、油棕丰产栽培、油棕生物技术以及油棕产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各类项目,并在油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如完成了全国热区油棕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长期定位观测、初选了热油系列参试品种、突破了油棕组培技术等。

   

    十多年来,累计获得省部级项目资助共68项,总经费达1600万元,包括农业部948项目、农业部热作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其中油棕体胚发生技术研究获2014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制定技术规范3项,授权专利54项,发表论文52篇,出版专著4部。为国内外10个科研、生产、企业单位提供总计23402株油棕苗木和50万粒种子用于试种或苗木培育,并提供育苗、开垦、种植、棕园抚管、观测等技术指导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