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头条:为什么1973年杂交的橡胶品种至今还被称作新品种?

  作者: 橡胶研究所   来源: 橡胶研究所  日期: 2024-06-28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热研879”是中国热带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培育出的橡胶新品种,包括“热研879”在内的“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成果,在今年6月24日获颁2023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记者注意到,作为目前已知全球单产最高的橡胶品种,“热研879”的创制可追溯至1973年,当年,中国科研人员将“热研8813”和“热研217”两个品种进行人工杂交,而后通过对其子代不断筛选、鉴定,最终培育成这个新的优良无性系。


  为何1973年杂交的橡胶品种至今还被称作新品种?

“热研879”旺产期林段。热科院橡胶所供图


  先说橡胶良种的培育史。20世纪开始,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通过选育工作来优化橡胶树的品种。百年来,干胶年产量由最初未经选择实生树的20-30公斤/亩,不断提升,近年更是成倍增长。中国育种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引种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中国植胶环境的橡胶树品种选育工作。


  但是天然橡胶的传统育种工作是一场“接力马拉松”——亲本杂交后的子代,要经过苗圃初筛、田间小规模、大规模品种比较及区域适应性试验四个阶段,整个周期长达41年。为了让大家理解这种育种期的漫长,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完成人黄华孙用水稻的新品种研究做对比,“水稻一年三熟,一年可以验证三次新品种性状,而橡胶得40年才能完整验证一次。” 


  一株橡胶树苗种下后,生长8年方能割胶,再过5年进入旺产期,产胶期30余年。也就是说,年轻的橡胶育种工作者从学校毕业进入岗位工作的那一年种下新品种,当他快要退休时,方能掌握这里品种的各种育种数据。


  因此,中国科研人员经过三代育种人的接力奋斗,育成了包括“热研879”在内的一批耐寒抗风高产品种。


  “在割胶时间比国外少2到3个月的情况下,’热研879’平均年亩产高达202.1公斤,超过泰国的最高单产品种‘RRIT251’和马来西亚的‘RRIM2025’。”“热研879”品种培育人之一、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高新生介绍,在海南植胶区,与对照品种“RRIM600”相比,“热研879”的平均亩产增加了51.9%。在云南植胶区,与对照品种“GT1”相比,“热研879”的增产效果更为突出,达到了209.0%。


  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成果中,育成品种在民营新植胶园使用占比超过80%,覆盖全国胶园面积的近40%,部分品种产出的橡胶拉伸、撕裂强度高,耐老化,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外进口产品,并已应用于中国国产大飞机轮胎的制造。


  高新生介绍,在新品种的助力下,中国植胶区的范围从北纬24度拓展到了北纬25度以上,植胶海拔从800米提升到了1100米。

此外,更好的消息是,中国科研团队除了挖掘创制一批耐寒抗风高产种质,还通过创建高效的育种技术体系,使橡胶树育种周期从41年缩短至27年。


  具体来说,科研人员通过分子辅助鉴定与传统的观测选育结合,精准筛选出优势种苗,使原先总共需要18年的试验阶段,只需要4年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品种鉴定和筛选的效率。



https://mp.weixin.qq.com/s/uGR_W0aJlMb92y99MXXYPg